- A+
走马胎叶泡酒功效
【别称】山鼠、血枫、走马风、大叶紫金牛。
【形态特征】常绿小灌木,高1米左右。地下根茎膨大,外皮淡棕色或灰褐色,有纵棱,内皮黄白色,有香气,断面有血点。叶互生,常集生于枝头,阔椭圆形,顶端短尖,基部渐狭而具翅柄,边缘有整齐的密细齿,背面淡绿色或带紫色。夏季开白色或淡红色的花,花排成顶生或腋生,呈圆锥花序;萼5裂,裂片三角状卵形,花冠裂片5片,卵状长圆形;雄蕊5枚,着生于花冠裂片基部并与其对生。果球形,宽约6毫米。夏、秋季采根和叶。根切片晒干备用,叶多为鲜用或加工研粉备用。
【生长环境】我国福建、广东、广西及云南等省、区有分布。生长于山谷、溪旁及丛林下湿润处。
【性味功效】味辛微苦,性温。理血,解毒生肌,祛风湿。
【验方精选】第一方:走马胎叶1张,虾钳草60克。
用法:水煎服。
主治:崩漏。第二方:走马胎60克,大风艾60克。
用法:水煎洗患处。
主治:妇女产后关节痛。第三方:走马胎60克,鸭脚木根100克,朱砂根100克,五指毛桃120克,倒扣草(土牛膝)120克。
用法:浸好酒1500毫升,浸3~7日可用,每日早晚各服30~60毫升,兼用此药酒搽患处。
主治:跌打损伤肿痛,风湿骨痛。第四方:走马胎15克,半枫荷15克,五加皮15克。
用法:酒、水各半煎服。
主治:风湿性关节炎。第五方:鲜走马胎叶1张。
用法:用温水烫软,敷患处。
主治:痈疮脓肿(可拔疮脓)。第六方:走马胎30克,土茯苓30克,栀子30克,红花15克,皂角刺15克,防风15克。
用法:共浸酒过药面,浸半月可用,每服20~30毫升。
主治: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引起的下肢麻冷胀痛,行走困难。第七方:走马胎6克,防己6克。
用法:水煎服。
主治:小儿惊风。第八方:走马胎叶研细粉,先用金银花藤、葫芦茶各适量。
用法:煎浓汁洗患处,后将走马胎叶粉撒上。
主治:疮疡溃烂。八画
野生走马胎图片
走马胎有几种
走马风别名:牛耳草、员钟黄、水马胎、赶风茜、牛耳三稔、飞山虎、羊耳三稔性味辛温微苦。祛风通络,消肿止痛,舒筋伤风感冒;头风头痛;风寒湿痹;关节酸痛;跌打损伤;痈肿疮疖;湿疹;蛇伤 内服:煎汤,30-6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
红走马胎
【别称】山鼠、血枫、走马风、大叶紫金牛。
【形态特征】常绿小灌木,高1米左右。地下根茎膨大,外皮淡棕色或灰褐色,有纵棱,内皮黄白色,有香气,断面有血点。叶互生,常集生于枝头,阔椭圆形,顶端短尖,基部渐狭而具翅柄,边缘有整齐的密细齿,背面淡绿色或带紫色。夏季开白色或淡红色的花,花排成顶生或腋生,呈圆锥花序;萼5裂,裂片三角状卵形,花冠裂片5片,卵状长圆形;雄蕊5枚,着生于花冠裂片基部并与其对生。果球形,宽约6毫米。夏、秋季采根和叶。根切片晒干备用,叶多为鲜用或加工研粉备用。
【生长环境】我国福建、广东、广西及云南等省、区有分布。生长于山谷、溪旁及丛林下湿润处。
【性味功效】味辛微苦,性温。理血,解毒生肌,祛风湿。
【验方精选】第一方:走马胎叶1张,虾钳草60克。
用法:水煎服。
主治:崩漏。第二方:走马胎60克,大风艾60克。
用法:水煎洗患处。
主治:妇女产后关节痛。第三方:走马胎60克,鸭脚木根100克,朱砂根100克,五指毛桃120克,倒扣草(土牛膝)120克。
用法:浸好酒1500毫升,浸3~7日可用,每日早晚各服30~60毫升,兼用此药酒搽患处。
主治:跌打损伤肿痛,风湿骨痛。第四方:走马胎15克,半枫荷15克,五加皮15克。
用法:酒、水各半煎服。
主治:风湿性关节炎。第五方:鲜走马胎叶1张。
用法:用温水烫软,敷患处。
主治:痈疮脓肿(可拔疮脓)。第六方:走马胎30克,土茯苓30克,栀子30克,红花15克,皂角刺15克,防风15克。
用法:共浸酒过药面,浸半月可用,每服20~30毫升。
主治: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引起的下肢麻冷胀痛,行走困难。第七方:走马胎6克,防己6克。
用法:水煎服。
主治:小儿惊风。第八方:走马胎叶研细粉,先用金银花藤、葫芦茶各适量。
用法:煎浓汁洗患处,后将走马胎叶粉撒上。
主治:疮疡溃烂。八画